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——学院研修教师深刻感悟“两弹一星”精神

来源:诸侯快讯网站官网 作者:陈帅发稿时间:2023-08-22浏览次数:

为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,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,引导思政课教师铭记红色历史、践行初心使命,8月22日,学院研修教师来到位于四川省梓潼县长卿山南麓的“两弹城”——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(九院)旧址,重温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,学习“两弹”元勋们无私奉献的爱国奋斗精神。

中国两弹城,是我国继青海之后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,“两弹一星”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、王淦昌、邓稼先、朱光亚等杰出科学家曾在此长期工作。实践研修活动中,老师们参观了“两弹历程馆”“两弹模型馆”“三防教育馆”,通过参观实物模型、观看《原子弹》等影像资料等形式,结合讲解员生动详细的讲解,全面了解了我国在原子弹和氢弹研制上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的艰难卓绝历程,学习领悟当时面临国内物质匮乏、国外技术封锁等重重困难条件下科研人员所发扬出的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。

1965年8月,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(九院)根据党中央、国务院部署,从青海内迁梓潼,万余名科研人员、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人员,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,纷纷云集于此,为实现强国的崇高理想,隐姓埋名,藏于深山,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之中,甘做一辈子的“无名英雄”。“两弹”的研制成功,使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“争气弹”,打破了帝国主义的“核讹诈”和核威胁,保护了我国国家安全,维护了世界和平,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,鼓舞了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。

研修教师们身在“两弹城”,睹物思英魂,科学家们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令大家感慨不已。大家被老一辈科学家们一生耕耘、呕心沥血、矢志开创的科研事业和胸怀祖国、心系人民、淡泊名利的爱国情操所感动,纷纷表示作为思政课教师,要深刻学习“两弹城”革命先辈爱国奉献、艰苦奋斗、不怕牺牲的精神,在思政课教学中宣传好老一辈科学家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,教育引导学生弘扬“两弹一星精神,把个人的发展同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大业统一起来,不畏困难,勇攀高峰,为报效祖国只争朝夕,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。



教师心得感悟:

崔迎秋:为什么以邓稼先为代表老一辈科学家能在条件这么艰苦的情况下,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呢?答案就是: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、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的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。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得到极大的提高,科研的条件也相应有了极大改善,但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不能丢。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进一步发扬“两弹一星”精神,勇攀理论创新高峰,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奋勇前进!

李和山:今天,我们怀着无比景仰的心情参观了邓稼先、钱学森等革命先辈工作过的“两弹城”,重温他们为了国家强大和人民幸福而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的光辉历史。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科研人员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,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,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。“两弹一星”精神是可贵的民族精神,我们思政课教师要肩负起立德树人使命,用好珍贵史料,讲好中国故事,将本次社会实践素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,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,把道理讲深、讲透、讲活。

宋朝普:在当时面临的重重困难下,邓稼先、钱学森等一批当时顶尖的科学家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,放弃了原本优越的生活条件,毅然背负起振国兴邦的历史重任,扎根这里,隐姓埋名,在艰苦的生活工作条件下,开拓创新、团结协作,打造出一批守护祖国和平安宁的“国之利器”。我们要深刻学习和领会“两弹一星”精神,在马言马,引导学生学马信马,以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为榜样,发奋读书,立志报国,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